安卓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看阿里收豌豆荚论任性的代价创始人损失
TUhjnbcbe - 2021/8/20 23:12: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31229/4319047.html

近日,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将以2亿美元全资收购豌豆荚,完成收购后阿里将全面接管其财务和审计,豌豆荚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集团,向俞永福汇报。

甚有传言已经进驻豌豆荚做尽职调查。

当然这已不是豌豆荚第一次被传将被阿里收购,但此次的收购价格和年6月传闻中的15亿美元估值相差甚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豌豆荚的发展和市场地位已不能和两年前相比。

豌豆荚风格清新不走寻常路

豌豆荚创立于年,公司创始人王俊煜是一个85后高考状元,毕业于北京大学,在谷歌工作过。年创立之初就获创新工场数百万美元天使投资,年获DCM中国数千万美元A轮投资,年获得软银中国、DCM中国和创新工场1.2亿美元投资,此后还完成了来自高盛集团的数千万美元B轮投资。

豌豆荚的成功得益于其小清新风格,深受年轻人喜爱。而王俊煜独到的眼光也是豌豆荚能够走到今天的原动力,在豌豆荚创立初期正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点,安卓系统让智能手机更加普及。当时的手机应用市场中已有安卓市场、应用汇、机锋等在开疆拓土,PC的发展也走入衰退期。但王俊煜认为此时的WIFI并不流行,手机网速很慢而且手机上网费用高昂。所以直接通过手机网络下载APP的人很少,因此把手机用USB和电脑相连接进行安装软件将是一种更为实际的下载方式。因此初期的豌豆荚是在PC端上的手机管理软件,用户可以直接从电脑下载手机APP。事实证明,王俊煜的判断是正确的,豌豆荚凭借其独特的发展方式杀出重围,成功躲过了行业内的洗牌。

为什么豌豆荚今天不好卖了?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手机厂商的应用分发市场在这几年强势崛起,夺走了应用分发市场大部分蛋糕。小米让所有手机厂商意识到,我们不能只靠卖手机赚钱,掀起了“ROM”大潮:每一家手机厂商都基于Android开发了自家的“ROM”,有的叫OS、有的叫UI,但它们都一致地将应用分发当做核心商业模式。强势推广自带应用分发市场,限制用户搜索第三方市场,还提供出厂预装等多种应用广告模式。小米手机在拥有超过1亿MIUI用户之后,已进入应用分发市场第一阵营,与百度、和腾讯比肩,华为也不例外。一份来自荷兰数据研究机构Newzoo公布的数据显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荷兰机构来调研中国市场),豌豆荚市场份额已跌至第十。

应用分发市场商业模式本身就有先天缺陷:用户下载App之后,就与应用分发市场没什么关系了。豌豆荚采取的策略是,搜索化,先后推出了主打视频搜索的资源搜索功能,以及主打应用内内容聚合的客户端“豌豆荚一览”,然而,收效甚微。豌豆荚的野心很大,不甘于只做应用市场,要切移动搜索市场的蛋糕,但移动搜索市场已被百度拿下,并且这个市场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大,百度正在O2O等领域寻求新的机会。

时期不同,买家不同,价值不同。对于豌豆荚来说,能够给出高价的卖家只有BAT,然而它们早已完成移动布局,投资重心已经转向别的领域:云计算、O2O、人工智能、文化娱乐、金融……对于巨头来说,眼下豌豆荚已经不是好的标的,不会出现争抢情况,阿里巴巴接盘豌豆荚,或许更多是买软银的面子,还有豌豆荚相对而言与阿里巴巴业务有更多整合空间。

阿里收购豌豆荚一场双赢收购?

众所周知阿里此前为了在应用市场这一端口布局推出了自家应用分发中心PP助手,PP助手依托于阿里强大的大数据平台,做到个性化分发针对细分场景提供定向、精准的分发服务。虽然凭借着全新的精准推荐服务PP助手迎来了发展的*金时期,但我们从之前的Newzoo的安卓应用商店报告中不难看出,PP助手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期,其排名已从去年的第五名跌出前十。当然阿里不会轻易放弃这一市场,豌豆荚的引入势必会为阿里在应用市场的发展增加更多的信心,作为市场中的前辈豌豆荚也将为阿里的应用市场业务添加新的亮点。

而对于豌豆荚来说阿里的YunOS极具吸引力,据悉目前YunOS的装机量已经超过一亿部,而这一数字随着阿里与魅族、锤子手机的深入合作还将继续高速增长。如果豌豆荚成为阿里旗下成员,那未来也将会成为YunOS手机的基本软件配置这将大大提高豌豆荚的装机量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但这需要一段时间的释放才显现出明显的效果。

豌豆荚估值缩水一场左手倒右手游戏?

软银集团作为阿里巴巴的大股东同时也是豌豆荚的大股东之一,而根据软银最新财报显示目前软银的负债已达到亿美元。软银不得不16年来首次抛售阿里股票来缓解集团的资金压力,此次软银将抛售亿美元阿里股票并从中获利19亿至24亿美元。但此次抛售后软银集团依旧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但其持股比例将从32%降到了28%。

而软银之所以背负如此高昂的债务主要来自于其年对美国第三大通信运营商Sprint的并购,此次并购软银花费了亿美元。虽然此次并购后软银成为了全球第三大通信运营商,但这笔不菲的交易让软银在背上了近亿美元的巨额债务。而财年Sprint又给软银带来56.5亿美元的负现金流,从而造成了软银如今如此缺钱的局面。

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现金维持正常经营并使Sprint扭亏为盈,软银不得不考虑出售手中的股票资产,而连阿里股票这样优质的资产都能够出售软银还有什么资产不能卖的那?豌豆荚作为一个现阶段再走下坡路的企业当然也会在被出售的考虑之列。

并且是将其出售给自己大量持股的企业,而出售后将对两家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做,软银又何乐而不为那,况且这部分资产始终没有逃出软银的控制这只是左右倒到右手罢了。

这不是第一次传出阿里巴巴要收购豌豆荚的消息,年阿里就有意向要收购豌豆荚,那一年百度以19亿美金的天价收购91无线,UC以大约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PP助手,那是应用分发市场的好时候,应用分发市场掌握着App与用户之间最关键的通道,在移动互联网争得不可开交的巨头们都想通过应用分发市场拿到所谓的船票,就算不卖给巨头,靠广告费和游戏联运也能赚得钵满盆满。

豌豆荚在当时的选择是,不卖。

一是王俊煜看到91被百度收购之后出现业务下滑,担心卖给巨头之后业务可能会下滑;二是王俊煜更有情怀,豌豆荚在所有应用分发市场中,商业化进程最慢,一直保持着小清新的风格,卖给巨头,豌豆荚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坚持,事实证明,被巨头收购之后再独立发展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是春秋大梦。三是豌豆荚彼时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自认为不差钱。

如果做出不想卖的决定,总能给自己找一些理由。

在百度收购91之后,王俊煜如此点评:“所以即使别人能用更少的用户卖出天价,也跟我们没有关系——既然你们所追求的地平线上的那座高山,并不是同一座。”言下之意是豌豆荚还有自己的追求。周鸿祎则对这位年的年轻人说:“像你们这些书生,在中国做互联网是不行的。你们做的事太阳春白雪了,是打不了仗的,生存不下去。”

年,阿里巴巴投资微博;年,阿里巴巴再全资收购UC。这两个动作之后,阿里巴巴移动布局接近完成,对豌豆荚的兴趣已大不如前。年,豌豆荚引入软银领投的纯财务投资,投资金额为1.2亿美元,估值达10亿美元,算是一个折中。年初,又先后有消息称腾讯和联想旗下的神奇工场将要收购豌豆荚,最终都不了了之。豌豆荚在错过年的“卖身”好时光之后可谓一波三折。

虽然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2亿美元的收购价格确实出乎意料,要知道当年百度可是花费了19亿美元收购91助手。豌豆荚与阿里完成收购后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反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这次联合势必会为手机应用市场带来不小的影响。

UC在收购PP助手后,本身已是应用分发市场的一支力量,但一直未进入第一阵营,豌豆荚可充当增量。豌豆荚一直在尝试的搜索与UC的神马也可整合起来,UC头条与豌豆荚一览也有结合空间。除了UC,阿里巴巴正在大力投资YunOS,今年将拿到1亿用户,豌豆荚与这个手机操作系统自然可协作起来。

许多创业公司都有独立发展的梦想,在巨头对自己感兴趣时,要么待价而沽,期望卖出更高的价格;要么直接拒绝,谋求独立上市的机会。但倘若错过了好时机,想卖恐怕都很难找到下家了,就算找到也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移动互联网变化实在是太快。

在最新传言中,阿里巴巴收购豌豆荚报价已不到2亿美金,远低于两年前软银投资时的10亿美金估值。豌豆荚完美错过了年应用分发市场的好时机,不知道王俊煜是否会为当初的选择后悔?

审时度势的俞永福在昨天还在坚持要做“BAT之外的第四极、UC是非卖品”,今天就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接收大员。先执掌阿里移动事业群再到今天负责阿里巴巴大文娱板块,成为马云心腹。

豌豆荚被阿里收购后与UC整合在所难免,一山不容二虎,王俊煜离家出走是分分钟的事情。

话说当年不坚持(任性)的话,也不至损失几个亿。

不管怎样,他比我们很多人都成功。

————我是分割线————

我们是京东、淘宝、苏宁的华南区产品众筹代理商。

需求:各类智能硬件。

目的:提报京东淘宝苏宁进行产品众筹。

要求:1.已有成熟产品,有稳定供货能力,有产品报价和说明书。可提供样机,如不能达成合作,可退还。

2.产品需有特点,与众筹人群对应受众相符。

价格区间:单品以内

联系

邮箱:kuai

.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阿里收豌豆荚论任性的代价创始人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