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牛车网]
林肯在中国生产的第一台轿车终于来了!
近期,羊咩咩代表牛车网参加了林肯在中国生产的第四款车型,中国生产的第一款轿车林肯Z。
林肯中国区在售车型,除领航员外,都是在中国生产制造
林肯Z按外型设计不同,又为两个版本,分别是主打运动的i酷版和主打商务的i享版,但配置上差异不大。
林肯Zi酷版侧视图,该版本主打运动
林肯Zi享版侧视图,该版本更加商务
从车身尺寸来看,(长宽高和轴距分别是、、、mm),林肯Z属于中型轿车,上市后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凯迪拉克CT5等。
豪华品牌尺寸对比,林肯Z三项优于对手
3月12日晚上该车上市,售价是25.28—34.08万元,略低于一线豪华品牌,低于凯迪拉克CT5(27.97万元起),与沃尔沃S60L几乎持平(24.98万元)。
林肯Z售价表
在试驾之初,我可告诉读者们,林肯Z身上完全看不到MKZ的影子,更像是一款为中国市场全新设计的产品。
羊咩咩在重庆试驾林肯Z
1.外部造型
在外型设计方面,林肯Z进行了大幅改变。他是第一代使用前贯穿式日行灯的林肯车型,整体看上去更偏向年轻和运动。
林肯Zi酷版正面,两侧进气口做了獠牙式熏黑处理
林肯Z前脸采用了贯穿式灯带设计,细节之处在于其没颗灯珠的大小都不一样,依次点亮能呈现出流水加速的动感。
大小不一的灯珠直接贯穿林肯发光Logo
林肯Z共分为2个系列,分别是i酷系列和i享系列,他们的差别是前后保险杠、轮圈造型、内饰颜色上的细节有所不同。但说实话,我感觉这两个版本的外观都很运动,风格差别不大。
林肯Zi享版看起来偏优雅商务一些,两侧的近气口没有任何处理
林肯Z的侧面有2处非常独特的设计。
一个是从叶子板延伸到前面把手的一体式侧徽标,增加了整体的运动属性。
侧面一体式徽标,从前翼子板贯穿到门把手
另一个是从头灯一直拉到尾灯,逐渐向下式的腰线设计,溜背式的车身造型,看起来有些轿跑车的味道。
林肯Zi酷版侧视图、腰线凌厉优雅/隐藏式门把手有15N破冰模式(传统车型为5-10N左右)
羊咩咩的试驾车型是i酷版次顶配(尊雅版)。它装配的是19英寸旋风轮圈,搭配了尺寸为、45、R9的固特异(goodyear)运动街道胎。
林肯Zi酷版搭配了铝合金旋风轮毂、固特异轮胎(胎噪有些大,后期建议换米其林静音胎),红色卡钳
刹车卡钳用的是一个小厂品牌,但做了熏黑处理,看起来很运动,但尺寸很小,并不饱满。
林肯Z仅有顶配和次顶配车型搭载19英寸轮圈,中低配车型均搭配18英寸的轮圈。
尾部依旧采用了贯穿式尾灯设计,事实上林肯是最早采用贯穿式尾灯设计的厂商,但后面该用该设计语言的品牌越来越多、它的辨识度也就没那么高了。
林肯Zi享版后视图,仅有贯穿式的后卫灯、看起来特别的干净,下尾排采用了熏黑双出设计,营造运动感
在细节上,此次林肯Z把林肯的英文LOGO(lINCOLN)嵌入到了尾灯中,并且采用了3D悬浮设计,夜晚点亮质感十足,有点豪华品牌的味道了。
3D悬浮立体式LINCOLNLogo
羊咩咩认为,林肯Z的外型设计十分成功,人们可以轻松的分辨出它的来处(林肯),但却不会感觉到有老林肯车型身上的沉稳和商务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年轻、绅士、科技、运动的感觉。
除此之外,林肯Z的车型命名也是从年轻人潮流文化中来的,即——「Z世代」。
二、座舱体验
内饰方面,这是林肯Z自称之最大亮点(1.1米的大屏幕),但在两天体验之后,羊咩咩认为,林肯Z的初心是好的,内饰看起来也非常酷炫,但产品功能在用户体验上还需要打磨。
座舱全局图,有27英寸大屏幕
进入车内最大的观感是科技感十足,27英寸的大贯穿式屏幕让人误以为这是一款新势力新能源车型。
事实上,目前用户熟知的贯穿式液晶仪表车型是理想ONE,但理想ONE的仪表盘是由三块小屏幕组合拼接而成,而林肯Z是正儿八经的贯穿式大屏幕,没有任何瑕疵。
林肯Z中间屏幕实拍
从细节来看,这块屏幕为*分辨率,色域为82%(NTSC行业内一般为72%),看起来细腻清晰,色彩艳丽逼真。
在屏幕下方,林肯Z还保留了高频功能的机械按钮。
中央扶手功能区
林肯Z采用按键式换挡设计,布局在中控仪表下方,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点,个性,还好操作
中央扶手前方的空调、自动泊车、自动启停等控制按钮
杯架储物区,电子手刹在常规位置,但是多媒体音量的控制拨杆需要些适应(VOL)
所以说,林肯Z的内饰造型更像是科技感于使用习惯高度融合的产品,它与那些新势力车型不同,林肯Z看上去非常有科技感,但并不会难用,物理按键使得使用也很方便。
在功能上,林肯Z车机系统采用了百度方案,支持OTA升级,但这款车机給用户体验并不好。
该系统触控反应比较流畅,并不卡顿。
中央屏幕和副驾屏幕可打通
但语音唤醒仅支持前排,目前绝大多数车型都前后双排音区控制,可以照顾到全部用户。基本的车控功能都能完成,例如打开空调等、但唤醒不能连续对话,用起来很累。
功能体验流畅
该系统的拓展生态内容也很少,可玩性被大大降低了。
其次厂家引以为傲的,双屏协同、大屏迎宾功能、多指操控等都不太好用,如果能把这些功能做成语音控制就会好很多。
三指切换主副驾屏幕,羊咩咩试了3次才成功
羊咩咩猜测,或许是因为着急上车才导致的,如果后续能OTA升级迭代改进,或许会好很多。
整体来看,放眼合资豪华品牌领域,林肯确实具备超前的战略眼光,结合本土互联网企业优势,率先在中国市场打造出了一款高智慧座舱的车型,这是奔驰、宝马、奥迪、凯迪拉克、沃尔沃等无法比拟的战略优势。
所以羊咩咩把林肯座舱定义为看起科技感十足,但功能体验一般的那一类。
三、乘载空间体验
空间方面,羊咩咩身高mm,前排调整为合适驾驶姿势,后排腿部空间4拳左右,十分充裕,但头部空间仅有4指。
调整好前排驾驶姿势
后排腿部空间,4拳左右
后排头部空间,4指头左右。身高mm以上的用户,坐后排可能会有些局促
导致头部空间局促的主要原因是的车型设计更倾向于轿跑类型,从B柱开始向下倾斜的车顶过度严重侵占了车内乘坐空间。
后排独立空调
坐垫柔软度、靠背角度设计等都没有遇到明显问题,并且搭配有独立空调,乘坐体验较为不错。
因为定位为中型车,所有林肯Z的后备箱空间足够大。
四、试驾体验
动力方面,林肯Z搭载的2.0T发动机匹配8AT变速箱,发动机最大功率相比以往车型有所提升,对应参数达到了马力,峰值扭矩则为牛米,账面数据十分漂亮(大于BBA系列车型)。
林肯Z发动机舱实拍图
实际的动力效果也不错,官方公布的0-km/h加速为6.8秒。
但这种动力的释放却不够温柔,表现在运动模式下,涡轮介入迟切十分突兀,油门响应慢,这种延迟导致了用户在跟车时非常痛苦。
试驾i酷版本实拍
相比之下普通模式的调校更合理,加速较为线性,油门响应更灵敏。
转向上,林肯Z存在两个较为明显的问题。
第一个是低速(0-30km/h)转向有齿比感,类似于步进电机助力的手感,这导致了方向虚位明显、指向模糊、回馈力度较小(回盘速度慢、几乎没有路面信息)。
第二个是方向盘设计过大,或许是为了避免方向盘遮挡前面的仪表盘,林肯Z的方向盘设计的较大,加上车尺寸长,无后轮转向,这导致在低俗急转弯时需要更大力气和快速度的去打方向盘。
方向盘确实非常大
这种设定以往更多出现在大型SUV上,在轿车上只会导致用户感觉到很难驾驭,大大的降低了产品的亲近感。
悬架偏软:并且整套悬挂的设定也是偏向舒适的,侧倾明显,而且这种软并不是表现在纵向支撑方面,急加速时抬头塌尾也十分明显。
试驾i酷版本实拍
整体悬架给人的感觉是行程长、阻尼和k值低,舒适度合理,但运动型欠缺,甚至是柔软过度。
刹车系统是林肯Z最好的一个部分,制动有吸入感,刹车助力配比合适,给人很强的驾驶信心。
刹车尾灯亮起,制动力效果挺好
各种因素综合起来,林肯Z给人的感受是机械水准比较粗糙,我从它的身上感觉不到大厂的那种成熟的调教风格,甚至落后中国二线豪华品牌水准。
山路试驾摆拍
羊咩咩认为林肯Z是一款适合在市区慢慢开的优雅代步车,但不要试图去激情的去驾驶它。
六、回网友提问:
1.林肯Z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短暂的体验下来,这台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外观和内饰设计、灯光营造、屏幕设计的加持下,其整体感官体验领先于合资豪华品牌一代。
2.如果对操控有需求,推荐林肯Z吗?
不推荐!
这款车更注重舒适,虽然加速很快,但动力的响应、转向、地盘支撑都表现一般。它无法支撑你的驾驶欲望,更不像是宝马3系那种能勾起驾驶欲望的车型。
公路试驾摆拍
这是一台看起来年轻运动,但实际上主打舒适的车,骨子里还是美系沙发。
3.林肯Z智能大屏幕怎么样?
科技感十足,观感同级领先,但相比中国品牌的智能车机系统,它在用户体验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如果你想卖同级最好的智能车机系统,就选它;如果你想卖一款智能座舱车型,可以看看其它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
4.林肯Z和BBA怎么选?
品牌力这点毫无疑问是BBA大于林肯Z,但选购买BBA起码要在38万以上,例如选购A4的40时尚版,起步价为30万元,但可用配置非常少,即使加装实用配置比如、后排空调,落地价也在32万左右,如果直接选40豪华,指导价大概33、34万左右。
对比之下,林肯Z性价比极高。入门车型标配了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大屏幕、座椅调节、无钥匙进入、ANC降噪、隐藏式门把手、L2级智能辅助驾驶等。
林肯Z与竞争对手配置对比
一前一后差了接近10万元,而且后者配置更优厚。
如果注重品牌,就买入门级BBA,如果注重配置享受(尤其是科技配置),林肯Z更加厚道。
除此之外,羊咩咩认为,林肯Z的售卖策略室是,入门车型走量,价格实惠,配置高。而凯迪拉克、沃尔沃、BBA等品牌的策略是,入门车型是丐版,用户被迫只能选中高配,厂家会配合后期降价策略。
5.林肯Z的油耗表现怎么样?
因为试驾比较激烈,羊咩咩车显油耗为14L/km左右。
按照经验,盲猜该车实际市区油耗应该在9——11L/km左右、高速为8—9L/km左右(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