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4日讯(特派记者张琳发自北京)3日晚,在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在‘闭环’里,大家都感到非常安全。感谢大家的理解,感谢所有人都努力遵守闭环里的各项制度。”
巴赫所说的“闭环”是指本次冬奥会全程采取的“闭环式管理”,即所有奥运相关方和涉奥人员都将与当地居民分开,进入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生活工作模式。闭环管理涵盖抵离、交通、住宿、餐饮、竞赛、开闭幕式等所有涉冬奥场所。
住:指定酒店,核酸每日一测
鸟巢就在酒店不远处。长江日报记者张琳摄
长江日报记者是于2月3日下午进入闭环的。3日下午1时30分左右,长江日报记者从北京西站打车来到北京安苑北里,也就是此次采访冬奥会在北京的驻地——长白山国际大酒店。阳光下,酒店外大门上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对记者露出憨笑。
在门外,门卫再三检查了记者的注册卡、疫苗接种证明、健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内的核酸报告。在进入大门前,门卫很正式地告知记者说:“进入大门,您将正式进入‘冬奥闭环’,只能在‘闭环’相关区域活动,直到冬奥会结束。”也就是说,那扇印着吉祥物的大门打开再关上,等于是整个北京冬奥会的大门向我敞开,而外面的世界则暂时跟我说“再见”。
进入酒店,先量体温,并再次检查相关证件。办理完入住手续后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入环后第一次核酸检测。每家指定酒店都设有专门的检测点,整个奥运会期间,相关人员每天都必须接受一次咽拭子检测。这一点与东京奥运会时明显不同。在东京,一般三天提交一次样本,且核酸检测点主要设在新闻中心和各场馆,酒店里没有检测人员和检测点。
行:专用公交车,循环往返
主媒体中心大厅里巨大的吉祥物装饰。长江日报记者张琳摄
从记者住的房间里,就可以看到鸟巢,直线距离大约三四公里。但在闭环内,去任何地方都只能乘坐媒体大巴。本次冬奥会,每家指定酒店都设有一路公交大巴。比如,从记者入住的酒店到主媒体中心,可以乘坐编号为TG-B-18的公交大巴。它每天按固定时间点循环往返于酒店和主媒体中心间。只需20分钟就可跑一个来回。
记者注意到,媒体公交车是经过改造的。在车里,乘客是不能近距离接触司机的,驾驶室与车厢之间安装了一堵玻璃墙,上面贴着很详细的说明:全程保持车窗以及车门关闭;乘客隔排就座,乘车率不能高于50%等。
最大新闻发布厅叫“立春”。长江日报记者张琳摄
到达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主媒体中心,记者首先激活证件。然后进入主媒体中心工作。主媒体中心布置得非常温馨,大堂天花板上悬挂着被雪花包围着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还有巨大的中国结和各种福字。冬奥会在春节期间举办,这样布置也算是独具匠心,不仅有年味,也兼顾了诸多的冬奥元素。
主媒体中心外观。长江日报记者张琳摄
地下二层的新闻中心主要为摄影和文字记者服务,这里虽然是一个临时的办公区,但是可以看得出来设计上很用心,随处可见的电视大屏幕滚动直播奥运会各项比赛,方便记者们及时了解赛场上发生的新闻。
食:机器人大厨炒菜
媒体餐厅位于地下一层。据介绍,冬奥会期间,这里每天至少要接待-名媒体记者。为了解决他们吃饭这个大问题,主办方建造了一座充满高科技元素的餐厅。在这座餐厅进餐,场景“就像一部科幻电影”——多个档口都由机器人担当大厨。点单交费后,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吃到味道相当不错的饭菜。据了解,机器人大厨会做六道菜,此外还可以下饺子,煮麻辣烫。记者到达当天,晚餐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叫“胡辣鸡块”。开餐不到30分钟就已经售罄。此外,机器人大厨还取代了服务员,菜炒好后,它会用超长的手臂(传送带)从天花板上将食物送到点餐者的面前。
在工作间外的走廊里,还设有十多个睡眠休息舱。里面设有一张单人床、一次性的床单、充电插座、光线遥控器。扫码开门进入后,感觉隔音效果还不错,很安静,可以保证在里面安心地小憩一会儿。休息时间可长可短,最短为20分钟,使用者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记者进去躺着感受了一会儿,突然想起句广告词——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其实就是个“人体充电器”啊……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