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2月27日讯(通讯员刘姣)12月21日,恰逢冬至,在湖南开放大学融媒体中心,一群身着火红卫衣的学生们正紧锣密鼓地忙活着。有过十年书法学习经验的周怀洲,正准备将他不久前书写的作品小心翼翼地摆放于展示柜中。
再过半个小时,由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人文学院、“青年之眸”融媒工作室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中心”系列活动将首次公开亮相,这也是学校积极试水融媒育人的特色实践。
本次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播为主题,以融媒体中心为主要实践载体,依托人文学院特色师生党建活动,借助“青年之眸”融媒工作室的直播互动运营技术,在融媒体中心主会场设置刻纸、书法、扎染三个区域,师生既可以现场体验刻纸、书法、扎染等文化活动,也可通过直播连线与场外的师生进行互动。
传播主体相融:“红色传播团队+专业技能”添料更增效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王欣玥,来自人文学院新媒体旅游管理新媒体专业,今天我有一个新的身份——红色主播。”
从倾听者变讲述者,学生的身份变了,热情更高了。
“从活动筹备伊始,我们几乎每天都泡在融媒体中心,大家一起磨台本,研究如何让传统文化展现的更有意思。”红色主播李宏庚说,不同于红色主播外向开朗的主持风格,红色传承人则更加内敛含蓄。书法红色传承人周怀洲有着10年的书法学习经历,刻纸红色传承人钟小丹也有3年的刻纸工艺学习,“为了拓展学生专业之外的‘绝技’,我们多次调整活动环节。”辅导员刘迪介绍。
结合参与学生的专业特点与个性特质,学校组建了一支以红色主播、红色传承人、红色融合推广人为主体的红色传播团队,打造以红色主播现场主持互动、红色传承人宣讲阐释主题,融合推广队伍拍摄记录的实践模式,达到了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磨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目的。
传播渠道相融:“直播互动+现场体验”创新更走心
“直播倒计时5分钟准备,大屏幕切播活动先导片。”田朝阳是“青年之眸”融媒工作室的成员之一,他在这次活动承担了导播切屏的工作。“感觉十根手指不够用,手心全是汗。”田朝阳紧张地说。
5分钟之后,5名红色主播的主持画面依次出现在直播画面中,“青年之眸”融媒工作室的学生记者则手持着相机紧随在主播之后,用相机之眸记录活动的点滴。
从倾听者变传播者,学生的职能变了,成就感多了。
工作室的同学“兵分两路”,一路负责直播,一路负责实况拍摄。“我们全程参与活动的整体策划和视觉呈现,挺有成就感的。”负责人喻昕琰说,这场直播首秀关于技术支持的工作,从策划阶段就一直不断地在调整,直到开播的前一天才最后确定。“当知道主会场要用一镜到底的方式直播,我压力特别大,因为从来没有尝试过。”负责1号移动机位直播的胡家富坦言,“光是先导片的拍摄脚本,我们就写了6页,对扎染的视觉呈现,我们用了新学的‘升格’技术,大家说挺‘潮’的。”负责实况拍摄的唐杰谈及工作时是满满的收获感。
在融媒技术赋能下,师生既可以在融媒中心感受传统文化广博精深,也可通过记者们的直播视角,现场连线互动,还能把所见所闻所感变成新闻线索上传融媒体中心,直接过一把融媒体记者的瘾。直播活动结束之后,工作室青听栏目组还将变回倾听者,深入师生中间了解他们对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方式的想法和建议,试将直播互动、场景化展演、沉浸式体验深度融入到学生的各类文化活动中去。
传播内容相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遗作品”育人更铸魂
在成品展示区域,“刀刻纸印镌春秋泼墨挥毫呈盛世色染彩赋焕新颜”三个主题赫然在目,与同学们创作的作品相得益彰。
从倾听者变传承人,学生的身份变了,感触更深了。
走进书法区,“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江山万里如画,民主和谐法治文明华夏千年长春”“诚信人家春永驻,富强祖国梦长圆”两幅对联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
在刻纸区,这些花费数小时完成的非遗作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湖湘特色文化景观之中,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创新表达,也是中国传统工艺精益求精的体现。红色传承人李思说,“除了要研习刻纸工艺的镌刻技巧和难点,我们还要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告诉大家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袁倩在活动中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荷花图,她说“荷花与‘和谐’谐音,象征着新时代大学生不忘初心,守住纯粹,待人和谐的气质。”
在直播活动中,校长杨斌、党委副书记、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周宇走进融媒体中心,与师生共同走近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杨斌总结,师生们对传统文化研究的热情让人感动,今天既有传统文化的融合、先进传播技术的融合,更有师生的进一步融合,这是学校育人育才的生动表达。周宇表示,这场活动是红色资源在高校“活化”的生动注脚,更体现了取材师生、服务师生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