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投影的热度持续不减。尤其是相比于电视行业的不景气,投影这边就更显出一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根据洛图科技的报告,去年(年)中国智能投影市场销量达到了.8万台,同期电视的销量不到万大概在万台。相比之下虽然仍有6倍的差距,但已经没有数量级的差别,可以说,未来投影取代电视可能真不是什么伪命题。
而随着投影技术的进化,产品也开始向高画质的方向发展。之前极米和坚果的论战,虽然结果还是一地鸡毛,但是也向更多的人普及了激光投影包括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技术的概念。
激光投影的概念我们之前也解释过,极米主推的混光技术和坚果等品牌主打的三色激光技术,其实是两种技术路线,三色激光是利用激光发出三原色成像,是更纯粹的激光投影;而混光技术则是利用了激光的亮度优势,在光路中加入了单独的激光,显色成像依然靠的是LED光源。因此混光其实本质还是属于LED投影,类似于电视中的QD-OLED,当然不能叫单色量子点电视。
话说回来,既然现在投影也开始卷“画质”了,那么在大屏电视和投影之间,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投影作为被动发光的显示设备,画面干扰的问题是天生存在且无法避免的,即使是最高端的旗舰级投影产品,也需要对环境光进行遮蔽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而电视在更多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呈现出令人满意的画面表现。此外,投影芯片对于刷新率和分辨率的限制让投影很难接近电视机的画质上限。加上投影容易出现的彩虹纹和激光投影的散斑等现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画质起到拖累。散斑和彩虹纹是投影机光源的特性,就像Mini-LED的光晕一样,是没有办法彻底杜绝的。不夸张地说,同价位的投影机画质是比不上液晶电视的,更不用说Mini-LED和OLED了。如果消费者真的特别注重画质的话,那还是建议优先选择电视而非投影。
当然,消费者考虑买投影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东西便宜画面够大,尤其在几年之前英寸的电视还要大几十万的时候,投影就更显得物美价廉、便宜大碗。不过随着液晶面板的代线升级,特别是国内(大陆)8.5代线开始大量的释放产能,98英寸的电视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跌,如今一万五千元左右就能买到一款支持Hz高刷新率,甚至具备中端MiniLED技术的98吋电视,在亮度、对比度、分辨率、刷新率等方面都是投影产品难以望其项背的。
不过大屏电视也绝非完美。事实上,制约大尺寸电视普及的最关键因素,不是价格,也不是画面,而是用户家中的楼道和电梯门。98英寸电视仅屏幕的宽度就达到了2米17,如果再加上泡沫、包装箱的厚度,整体宽度大概在2.5米左右,不仅横放无法进入,在电视包装竖放的情况下,国内楼房的电梯门高度大多是2.1米,也是无法进入的。
对于电视尺寸要求没那么严格的用户来说,2.1米的电梯门高恰好等于85英寸电视的包装箱宽度,可以完美放入电梯,而如果把电视包装箱拆掉,98英寸的裸机是可以进入大部分的电梯的,不过其中的碎屏等风险就需要消费者自行承担了。
这么看来,投影对于小户型的大屏爱好者来说就显得友好很多了,机身小巧,软质的屏幕也可以折叠收纳直接入户。不过激光电视常用的菲涅尔屏需要硬质材料实现透镜结构,通俗地说,大尺寸的幕布入户的难度和电视没什么区别。
总的说来,投影的沉浸感、灵活性乃至模仿电影院的仪式感这些方面相比于大屏电视是有优势的,而如果想要画质的话,电视依然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