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传传中国传媒大学
近日,由教育部等中央部委单位和重庆市人民*府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成功举行,中国传媒大学大型活动创制设计研究中心师生团队圆满完成了此次全国启动仪式的直播工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新华网、人民网、微言教育等主流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设分会场线上参加启动仪式。
▲《新闻联播》报道此次活动
在教育部高教司的指导下,中传师生直播团队积极配合各方指示要求,灵活应变,面对综合复杂情况,不断更新转播方案与建议。在系统复合构建和技术多元运用上,团队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内涵与外延,本着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办赛理念,实现了双会场实时连线的直播制作。
▲直播导演团队
思*育人履践致远
学校*委高度重视本次活动,要求将其作为一堂思*大课、专业大课。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学校**办公室、*委宣传部、校团委、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信息化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通力合作,全力保障本次直播任务高效率、高标准完成。
本次直播团队的学生专业多样,从级本科生到级研究生均有涵盖。在各位老师与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同学们以中国高等教育最高赛事的活动创制项目为实践平台,经过高标准、严要求的直播实践历练,不断提升知识技能,强化责任意识。
直播团队在专业实践中强化思*育人,以对活动全流程、全要素的精准把握与全面呈现,彰显了“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主题,扩展了这堂融*史教育课、国情思*课、创新创业课、乡村振兴课、红色筑梦课于一体的“中国金课”的影响范围。
科学布局精准执行
为完成本次直播活动中两地会场的实时连线,本次直播采用“两地会场多向互传”的两级切换复合制作系统。在设置于教育部的北京会场和设置于红岩*广场的重庆会场同步实时制作信号,并通过位于中国传媒大学的直播总控指挥中心,进行远程内容调度收录、流程节奏控制,实现双会场信号先汇聚、再分发的多向互传,并同步进行最终PGM信号与两地会场大屏幕信号的导播切换、在线包装和直播传输。
▲直播团队异地转播系统导播同步工作
本次直播主、备信号均以专线网络协同5G技术进行传送,区别于以往用卫星叠加光缆的传输方式,节约了大量成本,同时也大幅减少了多向互传的延时问题,为两地会场信号实时互动提供了新的可能。直播团队还采用基于IP的通话系统,实现多地、多部门实时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各系统按总控指令精准执行操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总控指挥中心统筹两地,系统复杂、技术难度高
多重挑战创新应变
与此前全国范围内大型活动、电视文艺直播中多地分会场同步参与模式不同的是,本次活动在两地会场的多个大屏幕上互开视窗,呈现出另一会场的实时面貌,形成了两个会场共处“同一现场”的共同体关系。因此,只有全程保障好两地会场直播信号流畅、画面清晰、内容连贯、要素完整,才能确保活动现场工作安全有序、气氛隆重热烈。
面对各项挑战,直播团队积极应对,攻坚克难,创造性制定最优的实施方案,基于对极端天气、电力、网络等意外情况的研判,推演出多种预案,确保“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传媒人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拼搏精神。
▲中传师生连续三年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工作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中国传媒大学大型活动创制设计研究中心连续三年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相关工作,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课程思*、作品思*、实践思*、项目思*、活动思*”一体化推进的“五位一体”思*教育体系,体现了传媒青年的专业水平和使命担当。
●●●中国传媒大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