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 http://pf.39.net/bdfyy/bdfyc/200815/8122785.html总编
张克环
编辑
张俐
作者
桑田
来自汽湃(GREATAUTO)的报道
年只过去了短短一个月,全球汽车行业已经传出了诸多爆炸性新闻。就在今天,一个可能影响汽车行业未来五十年的消息悄然传出——
2月3日,据韩媒《东亚日报》消息,苹果将向起亚汽车公司投资4万亿韩元(约36亿美元)用于生产设施建设和汽车开发等工作。据报道,苹果和起亚有可能在2月17日签署合作协议,并且在年推出苹果品牌的电动汽车。此消息传出后,起亚股价应声大涨12%。
单单是这样一条消息,还不足够爆炸。更让业内人士感兴趣的一则消息,来自于一位并非汽车行业业内人士——知名华人分析师郭明錤表示,首款苹果汽车将建立在现代汽车的E-GMP电动汽车平台上,由现代子公司起亚在美国生产;而如果基于现代E-GMP平台的第一代苹果汽车市场反响较好,苹果还会考虑让通用汽车、PSA旗下品牌代工造车。
过去五年间,苹果汽车的消息流传过一轮又一轮,而苹果也被媒体曝光,拥有上百项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原本人们以为,苹果将像当年进入手机行业一样,在硬件上颠覆行业传统。但出乎人们预计的是,苹果选择在现代汽车的成熟平台上造车。
更重要的是,一个AppleCar(苹果汽车),未来可能由起亚、通用、PSA三家跨国车企分别代工。可以肯定的是,从汽车行业的普遍规律来看,通用版的苹果汽车,显然不大可能照搬现代的E-GMP平台,而更可能基于通用的平台,对于PSA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此看来,苹果汽车可能同时基于三个不同的机械平台。
这,是刚刚度过岁生日的汽车行业,从未有过的情景。
相比较硬件,苹果似乎更重视软件。“软件定义汽车”虽然是大众迪斯第一个喊出,却被苹果汽车第一个付诸现实。
有人会质疑,一个分析师的观点或许算不得实锤。确实,华人分析师郭明錤既不是汽车行业中人,更不是苹果官宣。但被称为“地表最强苹果分析师”的这位郭明錤,几乎“比苹果还要懂苹果”——自年准确预测苹果要发布带Thunderbolt的MacBookAir开始,郭明錤在近十年内已经数十次成功预测苹果的产品策略,也成为了科技媒体可靠的消息源。最近两年,他更曾成功预测iPhoneSE2的推出,和苹果将推出5.4英寸、6.1英寸和6.7英寸三个版本的iPhone12,堪称神准,以至于外媒将其称为苹果“insidereporter”。所以,他对于苹果汽车的预测,大概率将成为事实。
事实上,苹果造车的绯闻对象本来就不止一个,现代汽车也不是首选。早在年,苹果CEO库克曾造访了宝马总部,并参观了宝马莱比锡工厂,考察了i3生产全过程,之所以没合作成就是因为领导权和所有权问题。之后,苹果还找过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当然。也没有谈拢。
苹果之所以没有能够携手奔驰、宝马,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许是这两个老牌汽车品牌对汽车市场的认知,和对合作主导权的分歧。在“软件定义汽车”的前提下成为苹果的代工者,对于这两个心高气傲的品牌来说既有失地位,也有沦为“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风险。
所以,面对苹果抛出的橄榄枝,第一个接招的是起亚。在全球市场,起亚如今的处境都不太妙。年,起亚汽车仅售出.7万辆,同比下降5.9%,因此它也在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成本,并试图提高品牌溢价。攀上苹果,即使不能帮助起亚提升自己的品牌,至少能够保证其产能的利用率。而对于苹果来说,起亚至少能够在品控方面满足一贯挑剔的苹果——在J.D.Power的榜单中,起亚已经连续多年位列前茅。
曾连续五年蝉联全球最酷品牌的苹果,是很多人心目中,最时尚、最前沿的科技品牌。甚至在一些人看来,真正能对特斯拉造成威胁的,唯一可以在汽车领域与特斯拉匹敌的,或许只有AppleCar。
当苹果真正开始谋划“入场”之时,人们发现,苹果在造车领域所采取的姿态并不像苹果,而更像苹果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对手——安卓。正如我们在前面所分析到的,相比较硬件,苹果似乎更重视软件。而从苹果可能同时与多个品牌合作,基于截然不同的平台推出AppleCar来看,苹果更像是汽车操作系统的提供者,而不是硬件制造商。
有趣的是,如今在汽车行业兴风作浪、大红大紫的特斯拉,当年正是采取了类似苹果颠覆手机制造业的方式,来改变了汽车行业的面貌。
在前iPhone时代,人们开始意识到智能手机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是究竟该做成什么样子,谁都没有定论。乔布斯第一个站出来拿着iPhone说:未来的手机应该是这样的。诺基亚从此被拍死在了沙滩上。
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何尝不是这样?在机械层面,特斯拉可以说一无是处。但就是凭借着巨大的中控屏、隐藏式门把手、足够快的加速和足够大的续航里程,一穷二白起家的特斯拉把其他传统汽车制造者都逼到了角落……
特斯拉造出ModelS的方式,完全就是苹果打造iPhone的方式;而特斯拉和苹果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模式,也简直一模一样——选取一个传统行业中的创新点(智能手机、电动汽车),运用自己的各种资源和影响力,调动起整个产业最顶尖的供应链来为自己所用,然后制造出产品力爆炸的产品,最终重新定义整个行业。
但特斯拉不是苹果,苹果毕竟也不是特斯拉。在汽车这个行业中,特斯拉复制了苹果。成功地实现“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去年年底,当特斯拉的股价已然上天,CEO马斯克成为全球首富之后,马斯克用“当年你对我爱理不理、如今的我你高攀不起”的态度调侃了苹果CEO库克多年前对特斯拉的冷遇——在特斯拉最困难的那几年,马斯克曾考虑把特斯拉卖给苹果,但库克连见都没见他。
如今,苹果在手机市场越来越疲软,而汽车这个谋划了多年的目标,已经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时刻。从年“泰坦”项目开始,苹果启动电动车项目已经有6年时间,期间虽然积累了不少专利,但整体项目进展并不顺利,团队领导人也接连更换。而在年,世界各国都已经给出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而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个个都得到了资本的疯狂追逐。汽车行业正在走向爆发的奇点,苹果如果再不抓住时间窗口,将彻底失去这个转型的巨大机遇。
但特斯拉已经走了自己的路,并抢占了先机。无论市场还是时间,都不允许苹果再复制一个特斯拉。
苹果从守擂者变成了攻擂者,于是,苹果又去学了当年在智能手机市场挑战自己的谷歌-安卓。
在无人驾驶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技术趋势下,汽车软件能力的重要性大幅提升。而软件能力又恰恰是苹果这样的科技公司的优势所在——对于智能汽车最为重要的芯片,苹果还未出发就已经超越了特斯拉,更强过所有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与传统汽车厂商合作,苹果可以更好发挥自身优势,而不用像特斯拉那样,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在厂房建设、产能提升上。
按照现在的设想,到无人驾驶的阶段,人们不再需要购买一台车,只需要拥有出行服务就行了。到那个时候现在大多数跨国汽车制造商,都会变成OEM供应商的角色,从行业的主导者变成参与者、供应商。而苹果的野心,就是让传统汽车制造商都成为自己的OEM供应商,而自己只需要设计软件,就能够牢牢把握未来汽车行业的命脉。
对于起亚、通用、PSA来说,它们显然不愿意成为HTC,但如果不转型,它们更可能成为诺基亚或者摩托罗拉——相比较后者,前者似乎还更有生存希望一些……至少,安卓的参与者中还有三星、小米、华为能够活下来。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