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今年在CES上给我们带来的惊喜有不少,虽然整个新品发布会吉田宪一郎只用了30分钟来演讲,但「索尼车」的闪亮登场,却成了今年CES最有看点的产品之一。
不过在索尼展台上的亮点其实并不止有「索尼车」,还有铺满全场的电视,今年索尼更新了Z8H/A8H两款LED、OLED电视,同时也带来了XH和XH两款中高端4K电视的更新。
在CES发布会后,索尼向我介绍了这四款产品,同时我也做了近距离的对比体验。简单来说,今年这四款新品的更新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从画质、音效、配置都有着不同的变化:
Z8H:提供8K分辨率,新增「边框发声」技术;A8H:搭载X1旗舰版处理芯片,增加了明锐动态技术、下置重低音单元;XH:全系列尺寸增加广锐视角技术,增加全阵列式背光;XH:增加全阵列式背光。「客厅放不下Z9G,要不来考虑下Z8H?」
今年Z8H主要是围绕尺寸、音频两方面升级,单从外观上看,你可能会发现这款产品有不少Z9G的影子,包括沉浸式设计的金属边框、金属支架、8KLED面板等等。
不过相比于Z9G85英寸起步的面板尺寸,Z8H也相对灵活地提供了更小的75英寸起步尺寸和85英寸两种尺寸可选。
如果之前Z9G因为太大而不能登上电视柜,不妨可以试试75英寸的Z8H。
在展台上的Z8H采用的是类似于「H」结构的底座支架,但实际上在今天的Demo体验中,设计师告诉我这两个支架是可以拆卸安装到电视居中的位置,即使是非等宽长度的电视柜,也能将Z8H放上去。
不过相比于设计,我更好奇的是新增的「边框发声」技术。之前我们在诸如A9G这款索尼OLED产品里看到过用屏幕发声的「银幕声场」。
而这次即便是LED的Z8H也拥有了类似于这种紧贴屏幕的发声技术,算是LED电视中的一项技术突破。
「边框发声」的原理和「银幕声场」有点相似,但又不全像。像的地方在于扬声器单元都藏在屏幕后部,不同的地方是边框发声是通过高音单元和边框震动的原理发出声音。
在Z8H当中,索尼在面板两旁设置了各一个单元,并在面板底部设置了低音单元,通过这几个扬声器同时工作,最终带来比之前低置扬声器更立体的声音效果。
当然,由于单元是紧贴着边框和屏幕震动,自然我对因为震动而使屏幕寿命和机身结构是否受影响也产生疑问。但在之后的采访中,产品经理根津大辅告诉我震动不会影响到其他零件的寿命。
所以我还是比较期待之后索尼对这门技术更深入的讲解,以了解他们在零件之间有没有做防护性隔层。
画质方面的Demo主要是色彩和清晰度两部分的对比(对比产品为Other),首先是在色彩方面,图一左边的Other在金黄色显示下稍微过曝偏红,右侧显示为原色金黄。
其次是下面两组视频的动态细节。左边、上边的Other显示颜色更深,但需要留意背景的雪地纹路和溅起的雪花,右边对细节上的处理会明显更细致一些。
同样地,在这一组对比中,右边对岩石纹路的处理也可见比左边更细致。
最后在暗部细节处理部分,图五的暗部实际上是有一把棕色的扫把,但左边的暗部黑过头了反而把扫把的细节盖住,右边能看到扫把的纹路。
总结来说,Z8H在画质上依然保持了索尼电视高水准的显示表现,无论是在色彩显示、动态细节、静态画质上都表现出色。这其中其实除了面板本身以外,实际还有赖于具有长达20年历史研发积淀技术的X1旗舰版图像处理芯片、倍线技术、AI环境感应功能,最终才能将2K、4K内容输出至8K分辨率画面,以及优化其动态影像。
在索尼CES的展台上展出了包括Netflix、腾讯视频、IMAX和杜比在内的几家内容合作机构,他们向我介绍,这些深度合作的内容平台,会根据索尼所提供的参数对影视画质进行调整,包括画面细节、颜色等等,最终将镜头前的画面、创作者的意图完全呈现在观众面前。
同样搭载X1旗舰版图像处理芯片的还有A8H,这是索尼在今年更新的第一款4KOLED电视,也是A8G的继任型号。相比于之前A8G配置的X1进阶版图像处理芯片,A8H升级成X1旗舰版图像处理芯片,性能翻倍;新增明锐动态技术,使运动画面解析能力更强,显示更流畅。
实际上,对于今年在A8H上增加X1旗舰版芯片的原因,我认为索尼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首先一方面是A8H作为索尼的入门级OLED产品,价格相对比旗舰的A9G更低,入手门槛更低,更容易让入门用户接受新技术。
其次另一方面是我在发布会后对索尼家庭娱乐和音频产品公司代表董事兼总裁高木一郎的采访中获知「在索尼电视的目标用户群中,影视、体育和游戏用户占有多数」,而这些用户的观看内容大部分都是高频动态画面,所以在这款机型中加入明锐动态就有着必要性,以此提升OLED屏幕的动态画质表现。
在设计上,今年A8H在造型上引入了A9G的沉浸式设计,OLED依然还是给面板部分带来很薄的厚度。和前面的Z8H一样,A8H的底座同样也是可拆卸改变安装位置设计,能将两边的支架移到面板底部中间。
A8H在音效方面继续支持银幕声场技术,但扬声器配置上有一点小变动。
过去在A8G的屏幕左右有两组、每组两个垂直排列的发声单元,这次A8H则是将每组下方的普通低音单元换成重低音单元,并且将人声集中在原来上方的单元输出,由此来提升人声清晰度,进而提升电视的音质效果。
对于中高档定位的XH和XH,索尼也分别有显示技术上的升级。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广锐视角」这个技术了。
相比于LED屏幕更清晰的明锐动态技术,广锐视角技术的作用是让电视在任何一个角度上都不会因为观看位置不同,而影响画面显示及观感。在之前的XG系列中,广锐视角技术仅为75英寸和85英寸两款支持,55英寸和65英寸缺席支持名单。
而在今年的XH上,广锐视角技术为系列标配,即使是49英寸的「入门尺寸」也能享有这个功能。考虑到索尼推出这个技术已经足有两年时间,技术调校也十分成熟,所以在现场的侧视角体验看,基本都能和对比机型有明显区别。
在显示面板这部分中,XH和XH都支持全阵列背光技术,相对于前辈来说,这两款新机的面板背光控制区域更多,画面细节显示更加清晰。这项技术同时能带来的好处是提升屏幕峰值亮度,但索尼暂未公布面板的峰值参数,具体提升了多少还需要等官方的权威数据才能确认。
索尼电视在今年依然强调的是画质,无论是Z8H、A8H,还是XH、XH,这四款电视的升级都是朝向「画质」进发,这一点我们从前三款电视配置X1旗舰版芯片,后两款新增广锐视角、全阵列背光都能看得到。但在更清晰、更流畅的画质背后,共同运作的实际除了显示面板以外,还有电视的「大脑」处理芯片和影像数据库协同完成,因此现代电视的实力并不能只看账面数据,还要看隐藏在面板后的硬件配套和软件调校,正如我在前文所述,「面板只是构成高清画质的其中一部分。」
如果你有留意到去年和今年的电视行业发展,你可能也会发现索尼和其他电视巨头近年都在强调画质,但同步发展的还有赋予面板清晰、流畅画质背后的解码、插值技术,还有让观影体验更好的沉浸式设计和音质表现。所以电视之间的对比早就已经不是「数字越大越厉害」的参数对比,而是呈配置、画质、音质、调校、内容多方面的「立体式」技术比赛。
所以归根到底,当今选择电视和选择手机不一样,你必须要亲自去看、去听、去对比才能感觉到产品之间的差异。这也是我在文章里插入视频的原因,因为我想以第一人称呈现出我的临场感觉(当然,拾音工具是手机,所以音质和效果都会有影响)。
索尼今年在CES上发布的新品电视,尚未公布其价格与上市时间。但从定位上看,Z8H和A8H两款电视都会继续走高端路线,有着旗舰「画谛」系列的大部分技术功能,价格相对要更亲民一些。而XH和XH会继续走中高端4KLED电视路线和入门级LED路线(接力XG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