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视觉中国
“近日,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在推特上表示,年苹果手机和传音手机的订单减少了,这意味着智能手机行业正面临结构性挑战。”“由于消费者信心低迷,未来几个月,国内安卓手机品牌订单可能会再次削减20%。”“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为.6万部,整体同比下滑22.6%。”“中国主要安卓手机品牌今年迄今已削减约1.7亿部订单,占原年出货计划的20%。”
手机行业的不景气,早在意料之中。
近年中国手机市场饱和,行业持续内卷,厂商们不得不陷入无休止的硬件堆料军备竞赛中。但结果是,手机性能越来越强,发热越来越严重,续航越来越差,偏偏创新性功能没有太大的突破,却以“高端”为名,将高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
为什么手机市场会落入内卷的困境?或许,是因为今天的智能手机都走错了路。事实上,智能手机刚推出时,并不是一台重视硬件性能的设备,而是一台不让大家下载和安装应用、以云计算为核心理念的网络设备。
智能手机的前世今生
年,北京时间的1月10日,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尽管不少人在发布会后被iPhone吸引,但更多人提出了疑问:
iPhone有第三方应用吗?怎样才可以为iPhone开发应用?为什么苹果没有提供iPhone的SDK(软件开发工具)?
同年,北京时间的6月12日,离第一代iPhone公开发售尚有约两周。乔布斯在当年的WWDC大会里,公开了iPhone的App之谜:
我们有一个为移动设备开发应用的创新方法,这是基于iPhone拥有一个完整的(台式机级别)浏览器…所以,你可以为他写出色的Web2.0和Ajax应用,让它在执行时与在iPhone原生应用没有任何分别。
乔布斯一开始并不打算让用户在iPhone上安装应用,而是通过浏览器来实现应用的体验。换句话说,最早的iPhone并不是一台以性能主导的设备,而是一台作为用户与云沟通的中介设备。
这个想法并非乔布斯的创见,而是业界的共识。因为固带网络开始普及,不少人就预见未来将会属于“云”。究其根源,是因为当时的智能手机性能远不如电脑,电池续航力也不佳,储存空间则更有限。
但在年的WWDC,iPhone加入AppStore,允许用户安装第三方应用。至今14年,手机厂商们在这条路上蒙眼狂奔。
云时代来临,手机却陷入内卷
智能手机放弃“云计算”的初心,其实并不意外。
15年前,大部分智能手机只有3G网络(iPhone第一代只有2.75G),当时尚未接入光纤的宽带Wi-Fi网络,网速是今天难以想象与忍受的。乔布斯在iPhone发布会现场,加载图片较多的网页也得等待一会,更遑论云应用了。
图:年iPhone发布会
试想一下,身处以下场景,也许你会果断地把那些“云计算手机”丢到垃圾筒:
你想重温下旅行照片,但照片加载小半天也未能成功打开。你想看最新的动作电影,没想到武打戏卡成了慢动作你玩“原神”想闪避敌人时,主角完全不听指挥,站着挨打。
但到了年的今天,5G手机已经普及,5G网速更是15年前的倍,延迟时间只有15年前的1%。全新的Wi-Fi6速度,远远超出了以往所谓的“宽带”。因此,以往那些不可能的云计算任务,现在都成为了可能。
因此,一众海外科技巨头,如Google、Amazon、微软、英特尔、英伟达,开始加速在云计算上的部署,纷纷把云计算当成他们的核心业务。而国内有远见的科技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也纷纷开展云计算业务。
在这些科技巨头的眼里,未来将会是云计算时代。
可是,最初只把手机当成一台轻量化设备、积极拥抱云计算的手机产业,在云计算梦想成真之时,偏偏反其道而行,在手机硬件上疯狂堆料,最终的结果是消费者失去了换机的意愿。
从国产造车新势力的经验里可见,要与海外巨头比实力,与其在“燃油引擎”里内卷,不如换个赛道,在“电动车”竞争来得相对容易。酷派也正是遵循了这一思路,回归云端的初心,想为国产手机换一个新赛道。
年轻人可能不认识酷派,但老一辈的手机用户还普遍记得,中国科技产业开始起飞时,酷派是与华为齐名的国产手机产业龙头,在10年前,并称“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
酷派作为国产手机的先驱,经历过手机拥抱云计算的时代,有多年积累的实力,才能够有此番初心与决心:果断换道,和腾讯云战略合作,探索下一代操作系统,让硬件极致精简,云端无线扩容,手机按需定制。当文件上云,个人数据上云甚至计算上云后,用户可以把那些本来不应该由手机执行的重型任务,让云端那些比手机算力强上百倍的超级电脑群,再把计算结果回传到手机上。这时候,用户不需要太强的芯片、太多的内存,手机也得以从硬件内卷中解脱。而用户也可以从“高端”手机的“高价”里解脱。
冲上云端的第一步:云存储
关于云的疑惑依然存在:
云计算限制太大,如果断网怎么办?云应用的流量有多大,流量超标的费用谁承担?今天的网速够快了吗,能够支撑云应用的体验吗?酷派把手机上云,究竟是怎么回事?
诚然,云计算限制仍然不少,云计算只是“即将来临”,而不是“已经来到”。酷派清楚手机入云,绝不能一蹴而就;所以他们去年发布的COOLOS,仍然基于安卓进行开发,并让用户自由在手机里安装软件。
那COOLOS与一般手机系统有何不同?
酷派选择从智能云存储入手,把手机里占用空间的大型文件、照片、视频、安装文件等推到云上,用户对本地存储的需求将会大幅减小。
手机云存储系统并不罕见,苹果的iCloud照片功能就是典型例子。iCloud会自动把用户的照片和视频上传到云端,等到想看的时候才下载,借此节省存储空间。但用过iCloud照片的朋友都能发现,当想回放这些影像时,iCloud才开始下载,依然需要等待才能够观看影像。
图:云磁盘功能展示
因此,酷派通过机器学习,适应每个人的使用习惯,提早判断什么文件应该在云端、什么文件应该保留在手机、什么时候进行上下传,实现99%应用场景能够无缝打开照片,让用户无感体验。
这样的云存储还停留在表层,酷派想要的,是把所有应用、乃至操作系统一起推上云端。
把小程序做到系统里
今天我们买手机,对存储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但占用空间的不仅仅是照片和视频,还有各种应用文件。试想,中国约有2~3亿王者荣耀用户,而王者荣耀的安装文件约2GB,合计为40~60万TB的存储空间,在宏观层面,这是一种资源浪费。
当然,酷派最终能否把这些应用上云,还是要看应用本身是否基于云设计。就目前而言,绝大部分的应用生态还是植根于手机之内,原生云应用仍然不多。酷派也清楚,单凭一家之力难以推动云应用生态。
所以,目前我们没有办法使用云应用吗?
并非如此。目前全球最流行的云应用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