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文了解安卓APP逆向分析与保护机制 [复制链接]

1#

“知物由学”是网易云易盾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词语出自汉·王充《论衡·实知》。人,能力有高下之分,学习才知道事物的道理,而后才有智慧,不去求问就不会知道。“知物由学”希望通过一篇篇技术干货、趋势解读、人物思考和沉淀给你带来收获的同时,也希望打开你的眼界,成就不一样的你。

以下为文章正文:

想知道AndroidApp常见的保护方法及其对应的逆向分析方法吗?

3月17日,安卓巴士全球开发者论坛在重庆举办,网易资深安全工程师钟亚平出席交流活动,并做了《安卓APP逆向与保护》的演讲。在分享中,他介绍了AndroidApp常见保护方法及其对应的逆向分析方法,以及分析了常见的加固方案原理与对抗方法。

安卓APP安全包含很多内容,本次分享了混淆代码、整体Dex加固、拆分Dex加固、虚拟机加固等方面。事实上,这些内容也是国内近几年AndroidApp安全保护的一种主要趋势。

一、混淆代码

Java代码是非常容易反编译的,作为一种跨平台的、解释型语言,Java源代码被编译成中间“字节码”存储于class文件中。由于跨平台的需要,这些字节码带有许多的语义信息,很容易被反编译成Java源代码。为了很好地保护Java源代码,开发者往往会对编译好的class文件进行混淆处理。

混淆就是对发布出去的程序进行重新组织和处理,使得处理后的代码与处理前代码完成相同的功能,而混淆后的代码很难被反编译,即使反编译成功也很难得出程序的真正语义。ProGuard就是一个混淆代码的开源项目,能够对字节码进行混淆、缩减体积、优化等处理。

Proguard处理流程图如下所示,包含压缩、优化、混淆、预检四个主要环节:

压缩(Shrink):检测并移除代码中无用的类、字段、方法和特性(Attribute);优化(Optimize):对字节码进行优化,移除无用的指令。优化代码,非入口节点类会加上private/static/final,没有用到的参数会被删除,一些方法可能会变成内联代码;混淆(Obfuscate):使用a、b、c、d这样简短而无意义的名称,对类、字段和方法进行重命名;预检(Preveirfy):在Java平台上对处理后的代码进行预检,确保加载的class文件是可执行的。

在分享中,钟亚平展示了利用Proguard,对Dex2jar进行反编译处理后的Apk效果示例:

Proguard处理后

Proguard混淆器不仅能够保护代码,而且能够精简编译后的程序大小,减少内存占用。

混淆代码逆向分析

如果想要反编译混淆代码,钟亚平分享了一个国外的工具DEGUADR,它能够通过统计的方式来解混淆。虽然这个工具的正确率达不到%,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反编译代码。

使用DEGUADR解混淆的示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